吴院长竟然直接答应了下来。
也不管陆晨要准备多少耗材,只要陆晨报个数字,吴院长就愿意签字。
这。。。
眼镜碎了一地好不好。
这样“宠”下去,就不怕陆副院长无法无天啊?
可是,最终的事实证明。
陆副院长这样做,绝对是未雨绸缪。
就像是这一次的紧急手术。
上中心所需要的手术耗材准备充足。
各个幸好的人工血管都有。
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需要过多的准备,现拿现用就可以了。
毕竟,每一名患者的主动脉口径都是有差异的。
在吻合手术的时候,必须要选择口径最为接近的人工血管进行代替。
要不然的话,术后可能会面临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
这一点,外科医生都很清楚。
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来不及准备相应口径的人工血管。
往往导致口径不一的情况发生。
这种情况下,外科医生也只能硬着头皮把手术进行下去。
毕竟,急性患者可等不了这么久的时间。
至于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只能心里默默祈祷了。
而此时,陆晨已经做好了近端吻合。
陆晨选择的是3-0的聚丙烯线做连续外翻缝合。
当然,这也是人工血管与王兰主动脉口径吻合一致的情况下。
要不然的话,估计就要用上4-0的聚丙烯线了。
不要以为这只是聚丙烯线尺寸的改变。
这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各种意外,都是息息相关的。
陆晨的第1针是从人造血管外侧到内,然后从左冠瓣与右冠瓣交界上方进针。
说实话,这样的缝合路线,朱主任之前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
不过,朱主任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缝合路线,要比自己见过的任何缝合都要更有效。
这。。。
难不成,这种缝合,也是陆副院长发明的?
这个想法,突然出现在了朱主任的脑海里。
朱主任怎么也想不通,陆副院长身为堂堂中科院的院士。
竟然会在缝合这种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上做文章。
这一次的缝合,对于朱主任来说,完全iiu是一种全身的体验。
陆晨由下向上通过主动脉全层出针,缝合主动脉后壁。
捅死,再用缝线另一端的缝针进行前壁缝合,从主动脉前壁内侧进针,再由人造血管内穿出,与后壁缝线会合时,抽紧缝线打结。
每一针的针距都保持在2。
朱主任非常清楚,目前情况下,患者的血管壁是非常脆弱的。
按照一般的缝合来说,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带垫片的方式,做间断褥式缝合加固才行。
可是这样一来的话,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来说,将会是一个麻烦。
而且,终身都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
一旦出现先脱落,将会变得很麻烦。
可是这一次的缝合,陆副院长一个垫片都没有用上。
在朱主任看来,这太不可思议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在这一点上,朱主任对陆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手术有变,意外情况?
“陆副院长,降温已经达到预定的要求。”
“继续转流10分钟。”
“明白。”
陆晨这样的要求,也是希望在手术的时候,患者的组织可以得到均匀降温。
往往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急着手术,对于患者本身来说,越是不利。
不是事事都要速度的。
就算是再这么紧急的手术情况下,陆晨依旧完美掌握了时间。
是的,对于任何一名外科医生来说。
手术台上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能够掌握住手术的时间,而不是被时间追着完成手术。
两者的区别非常大。
同样看起来是一台手术。
可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起到了不同的效果。
这一点,朱主任也非常清楚。
只不过,清楚归清楚,可是,想要让朱主任达到陆晨现在的境界。
估计在自己退休之前,是不可能的了。
甚至于,朱主任都很怀疑,难不成,外科手术,真的是讲究天赋的?
自己已经是算得上的权威专家了。
可是在陆副院长的面前,自己的那点技术,压根就不够看的。
现在的朱主任,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和陆晨之间的差距。
这不是什么一次两次国外培训就能赶得上的。
或许自己终其一生,都到不了陆副院长现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