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露一露脸是十分有必要的,毕竟需要人家效忠还得给人家一点希望。
在一系统的礼仪后,奏事便开始了。
“宗人府有奏:韩王称王府从盐商购得食盐苦涩难咽,请朝廷行允行王府食盐,仅百引即可!”
“所请不允,王府食盐一例不可再开!”
“户部有奏:南京户部奏请南京内府承运库征收夏税折麦银一万七千余两准给应天等六卫官军月饷!”
“所请不允,东南军饷当以月粮为主!”
“都察院有奏:广西流贼聚众六十余人杀掠宜山等县,备御等官下所司逮问,参将王玺寇至闭门不出,指挥使戚琬、指挥同知柳绍、守备不设,虽有微功,不能赎罪,琬绍各降一级,玺降二级!”
“所请不允,论罪太轻!”
……
虽然仍旧还是要举行早朝,但朱祐樘特意挑一些简单明了的事情放在早朝之上,这样奏事的效率明显提高了一个档次。
只是大家已经渐渐习惯弘治帝的效率,随着各个衙门的代表纷纷按着朱祐樘所指定的事项上疏,眨眼间便来到了兵部。
兵部尚书张蓥是松江府南直隶人士,原本已经出任刑部尚书,但因为丁忧而被迫离开朝廷归家守孝。
虽然起复为南京兵部尚书,但没有显著的军事才能,基本上是要在南京养老了,结果受万安推荐而复起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张蓥出列,显得郑重地汇报:“陛下,臣有事要奏!”
“请奏?”朱祐樘知道兵部要上奏的是加修大同城墙的事,当即便淡淡地道。
一直闭目养神般的徐溥眼睛突然间张开,却是朝着自己的同乡望了过来,嘴角更是微微向上扬起。
兵部尚书张蓥从袖中掏出一份奏疏,显得郑重地上疏道:“南赣巡抚王华有负圣恩,出任南赣巡抚期间克扣军饷达千两之多,臣恳请将王华免官解押赴京候审!”
皇帝越来越成熟了
此奏一出,整个奉天门广场瞬间安静下来。
万安和刘吉知道兵部昨日递上来的并非这份奏疏,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这是乱奏吧?
吏部尚书李裕等高级官员看到矛头直指南赣巡抚王华,心里不由得产生了怀疑,便纷纷扭头望向兵部尚书张蓥。
陛下难道是要处置王华吗?
绝大多数的官员并没有意识到已经是暗流汹涌,错以为张蓥所奏的事情是得到皇帝的授意,便产生了一个不好的联想。
“张尚书,王华是南赣巡抚,如此定罪未必过于草率了?”朱祐樘没有想到是这位兵部尚书跳出来,当即便沉着脸反问道。
虽然他知道张蓥跟徐溥作为同乡的关系密切,亦是知道张蓥并不是一个手脚干净的官员,但兵部左侍郎何琮不宜直接提拔为兵部尚书,故而选择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张蓥进行过渡。
只是现在看来,这位兵部尚书并不打算领自己的情,而是跟传统的文官势力搅和到一起,更是不惜得罪自己亦要打掉自己落在地方上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徐溥的嘴角微微上扬,却是早已经意料到朱祐樘的反应。
张蓥面对朱祐樘的反问,显得十分淡定地道:“陛下,江西都司指挥使已经上报兵部,王华发给赣州新军的兵饷确实是少了两成!虽然王华此前对赣州新军将士的解释是江西布政使司的银库出了差错,但江西布政使司已经证实这是谎言,布政司已经证实是足银出库,且押解途中并没有遇到山贼。王华正是自持由陛下亲授,方敢行欺上瞒下之举,还请陛下严惩王华以彰国法!”
“还请陛下惩处王华以彰国法!”徐溥看到张蓥给王华致命一击,当即便带领众官员纷纷附和道。
欺上瞒下?
吏部尚书李裕等听到这个指控,不由暗暗佩服张蓥的高明。
“欺上”,这是给朱祐樘直接上眼药,毕竟谁都不想做被人欺瞒的君主。“瞒下”,这是给出王华对赣州新军将士声称少两成的解释。
任谁都能看出,在王华扣克兵饷的事情发生后,朱祐樘一直迟迟没有动作,明显是有意袒护于王华。
只是现在,张蓥将王华的案子在早朝捅了出来,更是打着“国法”和“欺上瞒下”,直接向朱祐樘施予压力。
“国法固然重要!只是王华在南赣主持剿匪事关南方稳定,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朕会派人前往查实!”朱祐樘并不打算将王华抓回京城,当即便做出让步地道。
虽然他很想庇护王华,不然亦不会将事情故意拖着,但王华的罪责已经得到江西方面证实,且自己亦不能百分百保证王华没有克扣兵饷。
即便自己不同意将王华直接解押回京候审,但亦得派官员前往审查,从而确定王华克扣兵饷是否属实。
终究而言,他并不是只需要争个胜负的党魁,而是这个王朝的皇帝,需要捍卫这个帝国的国法和正义。
万安和刘吉原以为这位少年天子会刚愎自用,只是看到朱祐樘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