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35节(2 / 3)

五月二十六日,赵骏抵达了真州。

杨告走的是水路,那前任霍丘县令在四川任职,淮南派出去的人拿着赵骏的手令,在成都府路将人抓获,随后坐船顺长江往江浙去。

原本应该是到舒州就行,再走陆路过怀宁进寿州。不过赵骏已经到了江浙,那就只能继续前进,到真州等他。

淮南东路真州码头,当赵骏的船只到达的时候,转运使蒋堂率领着诸多官吏前来迎接。

这段时间赵骏奔波也颇为疲惫,本来应该好好休息一番,不过他还是婉拒了蒋堂设宴,在杨告的带领下,一路去了真州转运使衙门,去见一见那位前任霍丘县令。

从三月份赵骏察觉淮南贪腐案的存在,到如今五月下旬,两个多月的时间,这起大案总算是有了眉目,抓住了一个关键人物。

虽然黄惟估计也被逮了起来,不过他在北方,离得太远,消息没办法第一时间送达。

因此赵骏迫切希望从前任霍丘县令嘴里知道所有犯官。

牢房内,审问间,赵骏坐在桌案后,旁边左右分别是淮南西路发运使杨告,淮南东路转运使蒋堂。

其余江大郎、黄三郎等侍卫首领两侧护佑,诸多禁军站在期间,声势颇大。

房间较为阴暗,只有赵骏身后的墙上高处有一间小窗。

窗口阳光照进来,当那位前任霍丘王县令被带进来的时候,首先就被这阳光刺到了眼睛,有些睁不开。

等片刻后才适应下来,看到了坐在他正面桌案后,目光正严肃看着他的一张年轻的脸。

早就听说知院年龄不大,只有二十出头,现在总算是见到真人了。

王县令手里被戴着镣铐,押到赵骏面前,四下扫视之后,向赵骏略带着惶恐的神色向拱手行礼道:“罪官王应时,见过知院。”

“嗯。”

赵骏看着他,沉声说道:“王应时,知道为什么抓你吧。”

“唉。”

王应时叹了口气道:“罪官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了,晚上做梦的时候,都能听见霍丘百姓们饿死的哀嚎啊。”

“听起来你还算有点良知,可寿州境内,就你霍丘县死的人最多,你还能有一丝惭愧?”

赵骏严厉地看着他。

淮南大旱,淮南西路、淮南东路都受到波及影响。

史料记载,死者数万。

具体多少人却没有统计,可光一个霍丘县就死了近两万人,家家户户挂素縞,这样的罪孽,王应时要是真有良知,也不至于灾情这般严重了。

王应时苦笑道:“知院高高在上,又怎么懂我等这样的下级官吏的难处。若是当时不答应黄惟和孙沔,罪官怕是早就被降到偏远地区,当一个闲散官职了。”

“所以你为了保住你的官位,奉承你的上级,就至那么多百姓生活于不顾?”

赵骏喝问道:“那可是成千上万条人命,不是路边的杂草。与你一人之官位相比,这么多条人命都比不过吗?”

王应时掩面羞愧,无法作答。

赵骏瞪着他,片刻后沉声道:“好了,该招了吧。其中涉及到哪些人,一五一十,全都说出来。坦白交代,家人可以免除罪责。否则的话,孙沔的下场,就是你的后尘。”

他没有说王应时交代的话会赦免死罪,但可以赦免他家人流放的下场。不像孙沔,自己被砍头不说,家里被抄家,家人全部充军,以儆效尤。

“是。”

王应时颤颤巍巍道:“除了黄惟和孙沔以外,还有当时的淮南路发运使李虞、亳州知州郭承祐、陈州知州杨崇勋、淮南路转运判官……”

他一口气交代了十多个人的名字,里面最低的官位都是一地州府通判,而且除了这些当时的淮南西路高级大员以外。

如果再算上地方县令、主簿、县尉以及下级吏员,涉案人员恐怕能达到数百上千人。

如此庞大的数目,侵吞国家资产,祸害黎民百姓,当真是罪不容诛。

赵骏听着这些名字,眼中杀意渐起。

其中那陈州知州杨崇勋,更是在他脑海里回想起来,此人,军伍出身,天圣年间,更是做过枢密使,位高权重,杀伐果断啊!

赵骏是小霸王

杨崇勋,将门出身。

爷爷杨守斌,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龙捷指挥使。

父亲杨全美,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的殿前指挥使。

他本人于宋真宗时期得到重用。

当时入内副都知周怀政打算谋奉宋真宗为太上皇,逼宋真宗传位赵祯,被杨崇勋得知,告诉了丁谓。

丁谓诛杀了周怀政,自此杨崇勋一路升迁,历任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振武军节度使,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最后官至枢密使。

只是随着丁谓倒台,赵祯慢慢掌权,杨崇勋这样靠丁谓上台的枢密使自然成为眼中钉,被当时的御史中丞范讽弹劾,罢为地方知州。

但此人毕竟曾经做过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