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中的新筑平地上,这辽河左岸人迹罕见,到处都是沼泽,防不胜防。
建奴在眼皮子底下把红夷大炮安放好,明军居然都没有发现,实在是辽江实在太长,根本不知道建奴会在哪里袭击。
而且像长宁堡段这种水浅河道窄的地方也不知道有多少处。明军也最多只用小船在靠近岸边的水岸巡查,没有想到在眼皮子底下被建奴钻了空子。
当明军的运粮船通过十几艘后,建奴便开始开炮,红夷大炮近距离威力巨大,当即便有一艘粮船被打沉。
这船一沉,当即侧翻便把河道给堵塞,后续的船队便无法通行。
明军只能用船上为数不多的小炮还击,长宁堡的明军当即燃起烽火,向周边示警。
当吴三桂的骑兵赶到的时候,已经有三艘粮船被击毁,彻底堵塞了粮道,而建奴早就不知所踪。
下午的时候,在盛京的李适得到后方传来消息,建奴在长宁堡处用火炮击沉了三艘运粮船,现在辽江堵塞,粮草运不进来。
李适只是淡淡一笑,建奴这也就是最后的疯狂,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徒劳。
李适当即下令一是尽快清理沉船,二是改从陆地运粮,现在明军可不差人,然后让吴三桂周遇吉部保护粮道
七月二十四日,明军的粮船在长宁堡的下游东胜堡开始转为陆运,吴三桂周遇吉部五万余骑兵正在此地保护粮道。
七月二十四日晚,多尔衮率军在长定堡段渡过辽河,对明军长定堡进行了袭击,很快又消失在黑暗中。
不过这一闪现当即把吴三桂和周遇吉的目光给吸引了,到处派出斥候搜寻多尔衮的踪迹。
多尔衮是故意吸引明军的注意,然后将明军的骑兵给吸引过来,一口气将明军的骑兵给吃掉,从此明军再也没有成建制的骑兵。
这辽河平原还不得任由他多尔衮的骑兵驰骋,明军的粮道他是想怎么袭击就怎么袭击。
当然多尔衮手上现在只剩不到两万骑兵,他哪里来的自信?
当时是大清骑兵的骁勇善战,还有便是所谓的援军。
长胜堡骑兵大战
七月二十六日,多尔衮占据了长胜堡就不再走了,还大大方方的驻扎在长胜堡下。
吴三桂周遇吉部当即赶到长胜堡,只见建奴大约两万骑兵已经派兵布阵,一副准备决战的样子。
吴三桂和周遇吉顿时疑惑不已,这建奴究竟是要干什么,难道是眼看没有希望了,准备最后一战?
不过我军兵力上有绝对的优势,五万对两万?难道还怕他不成。
当即两军短兵相接,在长胜堡外的平原上展开大战。建奴虽然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是战力更强,一时两军还不能分出胜负。
直到下午,突然有斥候来报,在辽江的左岸发现了大量的蒙古骑兵,数量高达五万以上,正在寻机过河。
吴三桂和周遇吉顿时魂飞魄散,也终于知道建奴为何这样有恃无恐了。
只见吴三桂悲愤的说道,
“就算这样拖下去,也能把建奴给拖死,没有想到建奴还有援军,他这援军到底是哪里来得。”
周遇吉一脸苦笑,
“如果猜的不差,能有这么多骑兵的蒙古部落,就只剩下喀尔喀部落了吧。”
吴三桂顿时惊叫出声,
“喀尔喀部落,他们不是在漠北,还和建奴有仇,怎么可能千里迢迢来救援建奴。”
周遇吉说道,
“只要建奴舍得利益,敌人也是能成为朋友的,不出所料,建奴应该是把所有的蒙古地盘许诺给了喀尔喀部落。”
吴三桂当即咽了一下口水,又说道,
“现在我们应该退兵,我们已经激战了一上午,马困人乏,要是等蒙古骑兵过河,我们就彻底走不了。”
周遇吉却是大怒,
“不可,我们这一退粮道全部在建奴的眼皮子底下,再说本总兵已经战败了一次,哪里还有脸退后。”
“要走你走,本总兵今天要为大明尽忠。”
吴三桂当即劝道,
“我们中军大营存放着一个月的粮草,就算短时间粮草不能到大营也影响不大,但是要是我们把朝廷的骑兵给丢干净,那就彻底无法护住粮道了。”
周遇吉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很坚毅的说道,
“现在我们和建奴激战已经陷入胶着状态,一旦撤军马上就是大败,我军已经连败了三场,要是再来一场大败肯定会影响士气。”
“本总兵亲自带亲卫决死冲锋为你拖住片刻,你带着还能收拢的弟兄们撤退。”
“回去了,告诉李相,我周遇吉今天为国尽忠了,望李相能彻底中兴大明。”
说着周遇吉驱动着战马,亲自带领亲卫对建奴发起了决死反冲锋。
有一种浪漫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吴三桂脸色阴晴不定,理智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