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五十九章 将养伤势通判来访(2 / 3)

璟也是个老辣的角色,当下便主动开口道。

&esp;&esp;“杨大人,实不相瞒,某今日来访,是有件为难事体,要跟大人好生商议,兹事体大,杨大人又是官家重臣,某也只能来劳烦大人了…”

&esp;&esp;杨璟见得赵宗昌终于进入了正题,便收敛了笑容:“愿闻其详。”

&esp;&esp;赵宗昌将茶盏轻轻一放,朝旁边的奴婢扫了一眼,杨璟当即会意,挥手让奴婢都走出去,赵宗昌这才压低声音道。

&esp;&esp;“杨大人,赵某可就有话直说了…听说杨大人剿灭仙云山白牛教总舵之时,找到了夜郎后裔二三万余人,眼下就居住在仙云山中,可有此事?”

&esp;&esp;杨璟本以为赵宗昌此行,是为了掩盖自己曾经投降韦镇仙的事情,怕不得要杨璟帮忙在奏章上粉饰一番,没想到竟然会是夜郎人的事情。

&esp;&esp;虽然心中有些惊愕,但杨璟面上还是故作冷漠,轻轻呷了口茶,瞥了一眼道:“此事自有我皇城司来谋划,就不劳赵大人操心了。”

&esp;&esp;在杨璟看来,这赵宗昌也没什么功劳,今番突然问起夜郎人,怕是要在解下来追剿韦镇仙和白牛教的过程中,用夜郎人来做文章了!

&esp;&esp;如果他能够顺便将夜郎人一并翻出来,将夜郎人也当成反贼余孽来对付,手头上便有天大的一桩功劳,但却苦了刚刚恢复自由,生活刚刚有点起色的夜郎人了!

&esp;&esp;赵宗昌既然能够提出夜郎人,大概也是调查过,见得杨璟如此警惕,也知晓自己怕是引起了误会,当即苦笑道。

&esp;&esp;“杨大人别误会,赵某并无他意,眼下赵某承蒙信任,重建矩州家园,这韦镇仙的人已经败走,熟蛮生蛮也都不好招抚,因着大量百姓散入山林,田地荒芜而无人耕作,虽然不至于十室九空,但人口流失也相当严重,所以…”

&esp;&esp;“所以我想将夜郎人迁出山来,妥善安置在矩州各地…”

&esp;&esp;赵宗昌此言一出,杨璟当即明白了过来,也不得不佩服这赵宗昌的魄力!

&esp;&esp;此人并非为了追剿韦镇仙和白牛教那一点点功劳,而是想在重建工作上取得巨大的贡献!

&esp;&esp;赵宗昌所言也确实有理有实,若真能够说服夜郎人迁移出来,安置在矩州地界,非但解决了人口流失问题,还能够带来大量的劳动力,更能够在官家功绩簿上抹上一笔。

&esp;&esp;再者,夜郎人在史书上也赫赫有名,他们与苗族等蛮族不同,因为他们距离的朝代太过久远,所以给人的感觉并没有太大的威胁。

&esp;&esp;要知道中原自诩中国上朝,万邦来朝,大宋虽然在泉州和广东开放口岸,与差不多三十多个国家有通商往来,但对异族仍旧保持着警惕。

&esp;&esp;便是兼容并包,民族政策最为宽松的唐朝,涌现出了诸如契苾何力、阿史那、高仙芝等诸多异族名将,这些个异族人,仍旧免不了要受到不同标准的待遇。

&esp;&esp;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到了元朝,蒙古人更是将百姓分为四等,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这色目人便是一些少数民族的统称,而金国的遗民则为第三等,称为汉人,至于南宋灭亡之后的中原百姓,则被列为第四等,称为南人。

&esp;&esp;蒙古人为了管理南人,每二十户汉人,便设立一名蒙古人当甲主,这名甲主便相当于汉人的奴隶主,非但压榨着这些汉人,甚至还能享有初夜权,汉人女子出嫁之前,必须先与甲主洞房。

&esp;&esp;当然了,这些都是屈辱,从五代十国至两宋蒙元这段时期的史料记载比较混乱,错漏也非常的多,真假已经很难考证。

&esp;&esp;但每个民族都有排他性,对其他异族会区别对待,甚至会歧视,这是古来有之的,便是到了后世,有色人种不也经常受到歧视么。

&esp;&esp;韦镇仙等所在的西南少数民族,以及鹿老爷子等人的苗寨等,甚至于广西境内的壮族瑶族等等,这些人仍旧被称之为带有歧视色彩的蛮族,便足以证明他们在朝堂衮衮诸公以及中原百姓眼中的形象定位了。

&esp;&esp;闲话也说多了,单说赵宗昌能够提出这一点,就证明了他的魄力,毕竟安置这么多夜郎人,必定会受到朝堂上的诸多阻力,也只能说明,他确实是宗室子弟,否则根本就没可能以主人翁的立场,来考虑这件事情。

&esp;&esp;眼下正是寒冬,开春之后得有人耕种土地,否则错过了耕作季节,对整个矩州的财赋税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韦镇仙和白牛教仍旧在抵抗,并将大量的人口带入了深山老林之中,加上战乱又死伤了不少人。

&esp;&esp;而为了防止韦镇仙和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