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百四十八章 北上之前多手准备(2 / 3)

下开封,北伐成功,将宋徽宗和宋钦宗给迎接回来,又该谁来当皇帝?南宋高宗赵构要不要让位给徽宗或者钦宗?

&esp;&esp;所以说,为人臣者,除了能办事之外,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一旦引起皇帝的忌惮,能力越强,反而死得越快。

&esp;&esp;考虑到这一点,杨璟首要的任务,其实不是准备北上,而是如何才能守好自己的小秘密!

&esp;&esp;杨璟第一个考虑的人选,也是唯一能够考虑的人选,只能是胡命桥!

&esp;&esp;赵昀身为一国之君,该知道的其实都知道,帝王需要兼顾全局,唯权衡二字尔,很多时候即便发现臣子的品行有问题,只要他能办实事,继续任用也无妨。

&esp;&esp;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若没有了那些个贪官污吏,又如何彰显清流们的可贵?

&esp;&esp;若没有这些明争暗斗,朝堂上便是一潭死水,万事皆由皇帝陛下一人来操持,赵昀还不得被累死?

&esp;&esp;历史上除了确实是彻头彻尾神经病之外,许多帝王其实都有着可取之处,并非眼下耳聋,而是考虑全局,舍不得丢掉这些棋子罢了。

&esp;&esp;赵昀是个聪明的皇帝,曾经也是个实干的皇帝,胡命桥既担任他的死卫,同时也是他的耳目,丁大全事件爆发之后,胡命桥会更加受到倚重。

&esp;&esp;只要胡命桥愿意为杨璟打掩护,杨璟就能够高枕无忧地搞“地下工作”了。

&esp;&esp;杨璟在罗道宁和甘露师太的问题上,给了胡命桥极大的帮助,这也是冒着巨大风险的,所以胡命桥投桃报李,并不是什么难事。

&esp;&esp;当然了,想要全部瞒住也是不现实的,杨璟也不希望如此,毕竟人无完人,偶尔也需要有些缺点和不足之处,如此才能让赵昀更加放心,如果自己毫无破绽,赵昀又该担心了。

&esp;&esp;所以杨璟决定,主动泄露一部分秘密。

&esp;&esp;无论是白牛教亦或是红旗墰,那都是反贼乱党,不可能泄露出去,地方官府的人脉,也不能让赵昀知道,因为勾结地方军政,已经有谋反的嫌疑了。

&esp;&esp;最适合主动暴露给赵昀的,应该是宗师团。

&esp;&esp;这是杨璟从大理偷偷带回来的,是科技力量,是能够推动大宋科技进步的团队,赵昀即便知道了,也没道理不接纳。

&esp;&esp;再者,这些人与军政无关,只是单纯搞技术的,对朝廷没什么威胁,反而能够带来翻天覆地的技术改革。

&esp;&esp;而且杨璟需要研制火枪,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以自己和皇城司的能力,实在是力有未逮,如果能够得到赵昀的认可,得到朝廷的资源支持,宗师团的作用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esp;&esp;只要让赵昀见识到宗师团的价值,只要他愿意接纳宗师团,相信不需要多久,大宋就能够组建出一支以枪炮为主,横扫天下的无敌之师!

&esp;&esp;念及此处,杨璟不由心头火热起来,与杨妙真长谈了一个下午,将红袄军余部的事情都交接妥当,也赶着下山去了。

&esp;&esp;虽然杨璟有心与杨妙真培养一下亲情,但实在太过尴尬和别扭,杨妙真或许也有着同样的感觉,在这个方面也并没有太过强求。

&esp;&esp;回到府邸之后,杨璟终于也缓了一口气,想着心中的计划,并没有休息,而是让陈密领着,来到了武林门外的皇城司秘密作坊。

&esp;&esp;这里便是杜可丰以及五十名宗师级匠人的聚集地。

&esp;&esp;让杨璟感到惊喜的是,在骑兵型西马龙重管左轮研制成功之后,宗师团的人夜以继日,终于造出了汉阳造老套筒的雏形!

&esp;&esp;西马龙重管左轮只是一个尝试,也是杨璟的私人订制,是无法大批量生产的。

&esp;&esp;可老套筒却不同,这款经典的枪械,从清末民国,军阀乱战的年代,便一直沿用到了抗日抗战时期,是最容易生产也运用最广的低端步枪!

&esp;&esp;即便如此,枪械的制造已经不再是技术性难题,真正要命的问题是弹药的配制,由于需要小心的精细操作等各方面原因,子弹的产量会比枪械要低很多很多。

&esp;&esp;如果没有子弹,枪械便是一根无用的烧火棍,而掌握配制火药的,便只有杜可丰和这五十名宗师匠人。

&esp;&esp;且不说宗师们都已经老了,单说就这么一点人,配制出来的火药量,根本就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必须尽快培养大量的技术性人才。

&esp;&esp;如此一来,杨璟的枪械技术,就必须贡献出来,一旦大范围流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