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6章 渭河大桥(2 / 3)

政府的油,也是大明的潜规则,“如果让你担任驿使,你能禁绝这些事吗?”

&esp;&esp;“不能。”李鸿基缓缓摇头,“如果草民要禁绝这类揩油的事,这些官员就会联合起来,将草民轰走,换一个能让他们继续揩油的驿使。”

&esp;&esp;“哈哈,”朱由检大笑,这里鸿基哪是什么二愣子,对人情世故还是蛮内行的嘛!“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esp;&esp;“回殿下,草民的父母均已亡故,家里只有妻子韩氏。”李鸿基发觉朱由检并没有王爷的架子,心中的紧张与恐惧逐渐消退。

&esp;&esp;“你识字吗?”

&esp;&esp;“草民幼年上过数年私塾,能识得一些。这几年在驿站登记各种文书,学业也没有落下。”

&esp;&esp;“好,你在驿站一个月的俸禄是多少银子?”朱由检已经决定挖人了,将李鸿基放在陕西这样的火山口,他实在不放心。

&esp;&esp;“回殿下,草民一个月半两银子。”李鸿基从高迎祥的嘴里得知朱由检对自己十分赏识,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朱由检问到这些问题,他隐隐有一种期待。

&esp;&esp;“那我给你每月一两银子,来为我信王府效力——现在不能给你什么职务,只能当我的幕僚,你可愿意?”

&esp;&esp;李鸿基一喜,再次拜倒在地:“草民愿意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esp;&esp;“那好,新元之后,你去宁夏办好交接手续,就过来报到。现在也没什么要事,你去西安,监督西安到同州的水泥路建设。你还年轻,他们也许不听你的,你只要将你看到的告诉我就行。”朱由检打算将李鸿基培养成行政官员,历练就是最重要的。

&esp;&esp;“草民一切听从殿下吩咐。”

&esp;&esp;“鸿基,你觉得做人,或者做事,什么品质最重要?”

&esp;&esp;“回殿下,忠贞。”

&esp;&esp;“忠贞固然重要——忠于主子、忠于大明、忠于百姓,但做人和做事,最重要的是正直。不畏权贵,不事钱财。你可明白?”

&esp;&esp;“草民谨记殿下教诲!”李鸿基双手抱拳,向朱由检做出承诺。

&esp;&esp;“哈哈,高大人,这天也快到晌午了,中午就在这吃顿便饭?”

&esp;&esp;“殿下,臣家中还有些客人,今天是新元,就不打扰殿下了。”

&esp;&esp;“也好,那我就不留高大人了——不瞒高大人,我到现在还没吃早饭呢!哈哈。”

&esp;&esp;本来农民的习惯,要过了元宵节,才会下地干活。但朱由检为了赶工期——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回京师;农民渴望酬劳,结果正月初十,水泥大道就恢复了开工。

&esp;&esp;二月初六,是朱由检的生日,他本来打算带着婉儿和胡心雪去野外兜兜风,但她们觉得外面寒气逼人,还是在家里舒服。

&esp;&esp;“殿下。”正当朱由检和婉儿她们纠集不清的时候,李鸿基从西安过来,“西安到同州的水泥大道应该已经完工。”

&esp;&esp;“嗯?什么叫应该?”

&esp;&esp;“殿下,是这样的,草民离开的时候,还有两天,水泥路才会完工,但草民在路上已经跑了三天。孙大人请示殿下,接下来要先修哪一段?”

&esp;&esp;“奥。”朱由检想了一会,“这样吧,鸿基,你来负责延安到延绥这段,我亲自去西安。”朱由检要先修西安到凤翔的这一段。

&esp;&esp;从西安到凤翔,也就是宝鸡,中间隔着渭水。朱由检曾经想过,将凤翔迁到渭水以南,这样水泥大道就不用过河了,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水泥大道将来还会越过黄河、长江,江南地区也有大量的河流,必须解决桥梁问题。

&esp;&esp;修路大军开始在渭河南岸修筑路基,朱由检则带着专门的工匠和一批修路工人,来到凤翔对面的渭水南岸。

&esp;&esp;凤翔位于渭河的上游和中游交接处,两岸堤坝宽度达到五百米,但现在是枯水期,河面宽度只有十五米。

&esp;&esp;朱由检大喜,按照后世的经验,建造桥梁时,两座桥墩之间的距离大约二十米,现在河面只有十五米,恰好不用去水底建墩。

&esp;&esp;工人们加班加点挖取河底的浮泥,与此同时,大量手腕粗的螺纹钢被运到工地。

&esp;&esp;三月底,二十八个长六米、宽两米的椭圆形桥墩全部完工,但要将这么长的渭河大桥全部铺上水泥路面,依然任重道远。

&esp;&esp;按照渭河流域的洪水规律,雨季一般在五月就会来临,甚至有四月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