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5章 尼布楚永远的历史(2 / 3)

由检走的是不同北伐路线,他在奴儿干都司的东部,暂时与朱由检失去了联系。

&esp;&esp;大军有沿着斡难河的北岸,向东行了半天,被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阻挡了去路。

&esp;&esp;朱由检觉得,这儿的大河太多,水资源应该非常充足,“这是什么河流?”

&esp;&esp;行军地图上没有标出来,明军将士谁也不认识。

&esp;&esp;朱由检将目光转向布木布泰:“布木布泰,你知道这是什么河流吗?”

&esp;&esp;“陛下,应该是尼布楚河!”布木布泰揉了下小鼻子,她也不太肯定。

&esp;&esp;“尼布楚?”朱由检尖叫了一声,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

&esp;&esp;“陛下,怎么了?”布木布泰吓了一跳,“奴婢说错什么了吗?”

&esp;&esp;“啊……没有!”朱由检紧紧盯着河面,河水缓缓向南流淌,然后汇入斡难河,那淙淙的流水,似乎在告诉朱由检,他的到来,许多历史将要重新改写。

&esp;&esp;“陛下……”布木布泰见朱由检对着河水发呆,不知道他又在想些什么。

&esp;&esp;“布木布泰,你怎么知道,这条河流就是尼布楚河?”

&esp;&esp;“我阿爹告诉我的,”布木布泰见朱由检回复了平静,“这里是成吉思汗兴起的地方,所以阿爹常常给我讲这儿的河流草地,他说,黑龙江的上游是石勒喀河,石勒喀河的上游,是斡难河,在石勒喀河和斡难河之间,有两条大河,一条是东西走向的音果达河,一条是南北走向的尼布楚河。”

&esp;&esp;“奥,”朱由检收回目光,将视线洒向更加开阔的周围,但周围什么人也看不到,也许本来这儿有牧民,大批明军到来之后,将他们吓跑了,“此处斡难河几乎是呈东西走向,而尼布楚河是呈南北走向,这两河交接的地方,水草最是丰美,正是筑城的最佳地点,承畴?”

&esp;&esp;“陛下……”洪承畴只是将军,对于筑城的事情,根本看不懂。

&esp;&esp;朱由检指指点点,告诉洪承畴,在依河的高地上,可以筑城,洪承畴听了半天,才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

&esp;&esp;朱由检已经有了打算,留下洪承畴在此驻守,这儿游牧民族不算强大,他的一万士兵,足够自保,如果留下的士兵多了,粮食反而是个问题。

&esp;&esp;朱由检从马背上极目远眺,他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北方那广阔的土地,但是,除了杂乱的森林,他什么也看不到。

&esp;&esp;“陛下,北面还有什么吗?”洪承畴凑过来,他隐隐明白朱由检的意思了。

&esp;&esp;“北面大得很,远比你想想的要大得多。”朱由检再次打量着尼布楚河,觉得这个名字,不够汉化,他要给尼布楚河重新取个汉化的名字。

&esp;&esp;他刚刚急切北望,惦念北方,那这条河流,就叫北望河吧!将来依河修筑的城池,就叫北望城。

&esp;&esp;尼布楚,这个让汉民族争议了数百年的名词,将永远成为历史。

&esp;&esp;朱由检不是让自己在历史上留名,他是希望,后人谈到这座城池来历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北方还有大片的土地。

&esp;&esp;回到雅山口的大营,朱由检立即召见洪承畴。

&esp;&esp;“承畴,你应该想到了吧?”

&esp;&esp;“陛下是打算让末将留在这块土地上?”洪承畴一点也不惊讶。

&esp;&esp;“是呀!如果不能驻军,这片广阔的土地,永远不会属于大明,它就像以前的奴儿干,”朱由检悠悠地说道,“但这儿距离京师,将近三千里,冬季又是非常寒冷,承畴可愿意留下来?”

&esp;&esp;“为大明开疆守土,是每一名军人的职责,末将愿意留下来。”洪承畴双手抱拳,向朱由检行了一礼,同时,也向朱由检做出保证。

&esp;&esp;“承畴,辛苦了!”朱由检难得地还了一礼,“朕先给你设定五年时间,五年以后,自会有人来接替你。”

&esp;&esp;“陛下,末将明白了。”

&esp;&esp;“但是,这五年,是最艰难的五年,因为距离太远,你们没有人员补给,没有友军接应,承畴,你要做好心里准备。”

&esp;&esp;“是,陛下,末将知道现在的处境。”

&esp;&esp;“不过,朕在京师,会时刻关注你们。”

&esp;&esp;“陛下……”

&esp;&esp;朱由检打断了洪承畴的话:“你不要误会,这儿既然是大明的土地,朕和朝廷,决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