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休息半个时辰,又是十响铜锣,那是开工的信号。
&esp;&esp;这一回三响铜锣,是集合的信号。
&esp;&esp;集合的场地,就在食堂边上的平坝上。
&esp;&esp;这会还是半下午,太阳高挂在天空。
&esp;&esp;“怎么这么早就集合?”
&esp;&esp;有人嘀咕。
&esp;&esp;往日都是太阳下山才收工集合。
&esp;&esp;“可能是有什么事吧!”
&esp;&esp;大家议论纷纷,扛着农具,前往平坝集合。
&esp;&esp;开荒流民,被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生产小组。
&esp;&esp;每个人找到自己的的组长,上交农具,组长负责统计。
&esp;&esp;一个组的人站在一起。
&esp;&esp;组与组之间,泾渭分明。
&esp;&esp;燕随是富贵山庄的大管事,在流民心目中,那是说一不二的主。
&esp;&esp;他拿着一个铁皮喇叭,站在高台上,轻咳两声,“喂喂喂,听得见吗?”
&esp;&esp;轰!
&esp;&esp;流民先是惊奇,怎么声音那么大。
&esp;&esp;接着轰然一笑,齐声喊道:“听得见。”
&esp;&esp;燕随又是接连咳嗽,“听得见就好!今日召集大家,是有好事情宣布。什么好事情呢,就是关于开荒这事。”
&esp;&esp;切!
&esp;&esp;最初来到此地开荒的流民,几个月的时间下来,都成了老油条,都敢和燕随呛声。
&esp;&esp;当然,这都是开玩笑。
&esp;&esp;燕随平日里和流民来往,态度都比较亲和,一些小细节,并不在意。
&esp;&esp;他吼道:“都别吵,都别吵。要不要听下去?我可告诉你们,接下来的事情,都关系你们每个人吃饭的问题,关系到你们今年冬天有没有余粮过冬的问题。第一件事……”
&esp;&esp;燕随宣布了三件事。
&esp;&esp;第一件事,取消大锅饭,改成每天做工领粮食。
&esp;&esp;领了粮食,吃饭问题自己解决。
&esp;&esp;吃干还是喝稀,自己拿主意。
&esp;&esp;粮食够不够吃,就得看你是否卖力开荒。
&esp;&esp;开荒越多,每天领取的粮食就越多。
&esp;&esp;只要不偷奸耍滑,努力干活,省着吃,等到冬天,肯定能省下一批过冬的粮食。
&esp;&esp;若是不愿意要粮食,可以折算成铜板。
&esp;&esp;第二件事,大福利。凡是开荒五十亩,便可得到五亩的廉租田。
&esp;&esp;何为廉租田?
&esp;&esp;只收三成租子的田,就叫做廉租田。
&esp;&esp;要知道,这年头市场价,田租是五五开,正常租赁田地,得交五成租子。
&esp;&esp;有那黑心的豪强地主,租子都收到了六成,七成。
&esp;&esp;乡农辛苦一年,只得三成粮食,还要缴纳赋税,可想而知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
&esp;&esp;粮食不够吃怎么办,只能借贷。
&esp;&esp;利滚利,永远都还不完。永远都在欠债。
&esp;&esp;最后只能破产,沦为流民,亦或是卖身为奴为婢,做牛做马,死了也是白死。
&esp;&esp;所以只收取三成租子的廉租田,这个方案一提出来,一瞬间,在场所有流民双眼都在发光。
&esp;&esp;只需缴纳三成租子,即便还要缴纳赋税,剩下的粮食,省着点,肯定够吃。
&esp;&esp;有了粮食,就不用在青黄不接的年月里啃树皮,吃野菜,不用出门逃荒。
&esp;&esp;那么多粮食,足以让一家人吃饱。
&esp;&esp;若是能开荒一百亩,就可以得到十亩的廉租田。
&esp;&esp;要是一家人努力干活,开荒两百亩,岂不是能得到二十亩的廉租田!
&esp;&esp;哇!
&esp;&esp;所有流民,全都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