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02章 辽东备战(2 / 3)

更强了。

因此把功劳推到他们身上,属实让人惭愧。

不过、朱由检并不在意功劳,他要做的是扩大中原王朝的基本盘,把内部矛盾向外输出。

例如黄龙所写的文册一样,福建之地,以眼下的亩产,怎么可能养得活上千万人?

这么多人口,哪怕迁移去云贵、琉球,也能缓解福建的内部问题。

这是一个举例,这个例子所代表的问题,就是两京十省的问题。

除了云南、贵州、辽东、广西没有这个人口稠密,土地兼并,旱情抵抗力不足的问题外,其他各省都有这些问题。

辽东在历史上被努尔哈赤搞屠杀,是因为努尔哈赤想用辽东来养后金二十几万人。

正常来说、没有北虏入侵的情况下,辽东养个三四万军队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朱由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口稠密的两京十省问题。

山西、北直隶、山东人口迁移东北,陕北迁移河套,陕南和河南迁移甘肃。

四川和湖广的矛盾并不算大,可以少量迁移云贵,而福建、浙江、南直隶三省的人口,占据了大明的半壁江山,内部转移是无法满足它们的,只有外扩才可以。…

至于外扩、无非就是用嘉靖年间对安南的法理来收复安南,开发安南,再抢夺南洋地区。

用西班牙、荷兰已经开拓的马尼拉、巴达维亚等地方作为落脚点,逐渐向外扩。

说白了、就是走后金的路子。

为什么后金越打明朝越强盛?为什么明朝国初对南洋却没办法这样?

原因是比较简单的,南洋地区数百万矮黑人不懂得耕种,只有后来迁移此地的东南亚移民才懂得。

因此永乐年间的南洋耕地数量少的可怜,而开拓这些需要巨大成本,明朝人口因为靖难之役跌到了六千万以下,根本无法支持开拓。

但朱由检面对的局面不同,西班牙和荷兰人开拓的耕地虽然少,但也有几十万亩,足够大明派十几万百姓落脚。

只要他们能落脚,那么开垦就简单多了。

有余粮落脚和没有余粮落脚是两码事,而打下这些地方,大明是不亏的。

至于南洋开垦需要面对瘴气?

国内都大饥荒,几百上千万的人快饿死了,给口饱饭做什么都行,谁还会害怕瘴气?

得了瘴气,过个十几二十年死,总比现在直接饿死要强吧?

因此、朱由检需要做的,就是疯狂的在天启七年以前无脑扩张。

只要大明的税制跟得上,能打下什么地方,就打下什么地方。

所以在客套之后,朱由检直接对跟自己而来的四骑卫指挥使道:

“带辽东沙盘和各地的沙盘前往经略府,等孙传庭等人确定什么时候抵达广宁后,提前通知沉阳、辽阳、镇江等府的将领前来广宁议事。”

“末将遵命!”听到朱由检的话,四骑卫的四位指挥使照做,而熊廷弼和袁应泰、孙承宗也知道了,眼下朱由检并不想讨论如何打辽东这一战。

或者说、他是觉得没有必要讨论。

因为就眼下的辽东局面来看,谁都能看出来,实额的近三十万明军对付实额的十万建虏,另外明军这边还有大小四千多门火炮,根本就不用担心怎么打。

熊廷弼为朱由检带路前往经略府,而大小官员和将领在后面跟着。

带路的同时、熊廷弼也不忘隐晦的提醒道:

“殿下、老奴那边知道应该收到了全辽戒严的消息,我算过,即便秋收之后,老奴手中之粮应该不足以撑到明年开春。”

“那就在秋收之前开打,让他收不到辽东的粮食。”朱由检轻嗤,并说道:

“老奴不敢与我军正面交手,以他的作战风格来看,他应该会提前动手,围点打援,谋求切断我军各府县道路和粮道。”

“我也是如此作想……”熊廷弼带着朱由检走进了经略府,而四骑卫的人手也把沉重的辽东沙盘抬进了会厅,将座椅向后撤。

沙盘在组装,而熊廷弼也继续说道:

“因此在秋收之前他就会动手,谋求扰乱我们的注意,随后让铁岭等地的建虏收割粮食。”…

“所以不管计划怎么变,都应该在秋收之前开打,而不是按照计划在八月后才动兵。”

“沉阳的兵马必须先动起来,调动老奴的兵马,而不是等老奴前来调动我们的兵马。”

熊廷弼说的、和努尔哈赤要做的,实际上便是出自《孙子兵法》的虚实篇。

在《虚实》一文里,孙武认为,军事将领要取得对敌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所谓的主动权,便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这也是将奇正之术,虚实之术发挥到最佳状态的表现。

对于努尔哈赤喜欢调动明军的作战风格,朱由检早有耳闻,虽然他自认为眼下的他在战场上,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但这次他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