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帕夏和徐霞客也看向了尼罗河的两岸。
只见地平线上,一座并不繁华的城镇慢慢露出全貌,数百船只停靠在它的码头上,来来往往的大量黑人被锁上脖子和脚链,在码头从事体力劳动。
他们和徐霞客在开罗见到的一样,被奴隶主们要求脱光衣服,用东西围住下体从事劳动。
显然、奴隶主们怕这群奴隶偷藏什么东西,而徐霞客见到后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说道:
“我需要问问当地的一些土人,关于耕地的事情。”
“这不是什么难题,我会为你找到足够多的人。”帕夏说着,船只也成功靠岸。
码头上所有见到代表穆拉德四世旗帜的商人和奴隶纷纷跪下,他们也踏上了这个看上去有些简陋的土木小城。
徐霞客并没有抱着多大的期待来到这里,他来到利未亚这块大陆,更重要的是完成朱由检需要的调查,以及自己希望走遍各地的愿望。
跟随帕夏,他见到了阿斯旺的城主,而这个城主为自己修建的城主府,也很符合贵族的骄奢淫逸。
通透的白色石质宫殿,虽然不大,但看得出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走进庭院,一个身材有些肥胖,长得并不高大,身上挂着一些宝石的男人就笑脸盈盈的走了出来:
“阿斯旺城哈菲兹,见过大明使臣,帕夏将军。”
“哈菲兹,这次我们前来是来和你询问一些南边风土人情的。”
面对哈菲兹的彬彬有礼,徐霞客作揖回礼,而帕夏则是很不客气的开口。
不过哈菲兹也不敢恼怒,连忙请二人走进了宫殿内,让人搬来桌椅后,奉上当地的一些瓜果蔬菜,然后才开始说道:
“风土人情?请问使臣想问问什么?”
“农业、物种、地形之类的。”徐霞客下意识的询问,而哈菲兹听闻也看了看帕夏,见帕夏点头他才开口道:
“南边的土地贫瘠得可怜,土质也很差。”哈菲兹下意识回答,并在片刻后说道:
“南边的土地,我曾经游猎时去看过,东南地区的土地在旱季就是一个坚硬无比大土块,雨季则是一堆稀泥。”
“西南虽然是丛林,但他们大约有这么厚左右厚的表土和腐殖。”哈菲兹用手做出了一个大约三寸的尺寸,足以说明这表土层有多厚。
“掀开这个表土后不能耕种吗?”徐霞客微微皱眉,继续追问。
对此、哈菲兹尴尬一笑道:“倒也不是不能耕种,其实可以获得一定的收成。”
“不过当地的人耕种基本上就是旱季的时候点燃一把火,火烧到哪算哪。”
“烧过之后的土地,如果有烧不掉的,清理不动的树根之类的,当地的人就顺其自然的耕种,很少有人下苦工说把土地平整。”
“他们种东西,都是种到哪算哪,很多时候都是随便挖个坑,丢几粒种子下去,就等待收获了。”
“这不是说明土地很肥沃吗?”徐霞客有些不解,如果土地是这种的话,应该代表土地很肥沃才对。
“我也这么觉得,所以我也派人尝试过在当地耕种,但不管我们怎么耕种,往往收割了一季的粮食后,下一季的粮食就开始减产了。”
“来回收拾了四五次,后面我就放弃开垦南边的土地了,专心开垦泥罗河两岸的比较好。”
哈菲兹的话,让徐霞客沉默了片刻,随后又继续讨论起了其他的问题。
二人的讨论从中午一直持续到了黄昏,旁边的帕夏对这些不感兴趣,听得昏昏欲睡,倒是徐霞客越听越不对劲。
总的来说、利未亚的尼罗河两岸还算不错,但是越往南走,农业就越不发达。
农业不发达的原因也很简单,徐霞客看过朱由检著给燕山学子的一些地理和农业知识,虽然了解的也不多,但足够解释当地的情况。
说到底,就是热带土壤的淋溶作用。
如果要确切地说,应该是热带地区传统粮食种植业不发达。
热带地区由于高温和多雨,雨水淋溶作用很明显。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被冲入更深层的地底,而热带高温作用下,土地的盐碱性会提高。
所以在利未亚这块大陆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土壤普遍呈红色,而且土壤容易板结,透气性差,甚至连草都长不茂。
至于哈菲兹所说的,第一季还收获不错,后面就越来越不行,直到最后没有什么收成的说法,大概率就是土地表层贫瘠,营养都沉入更深层的地底了。
雨林并不是像普通人想的那样,土地十分肥沃,相反终年高温多雨的地区,土地往往十分贫瘠。
这种情况,徐霞客在一些古书上也看到过,毕竟三皇五帝、夏商周时期,中原的热带雨林要往北不少。
对于怎么开垦这些地方,秦始皇迁移徒夫前往百越就给徐霞客留下了一个宝贵的经验。
说到底、就是在种植前,对当地的土质进行改良,而改良的方法徐霞客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