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税征收
皇极殿上、当朱由检已经确定要废除关税和进城税,百官之中也没有什么人敢跳出来反对。
或许他们会在事后的奏疏中向朱由校示意这样不妥,但当着朱由检的面,他们很清楚自己反对也没有用。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检不仅仅要对这一项财税进行取缔,还要做另一件事。
“自今日起,天下贩卖酒水之商贾,都需要向皇店办取售酒证,每斤酒收取三文酒税。”
“民间需要领取酒曲才可制酒,酒曲每斤一文,无酒曲而私自制酒超过十斤者,每超过一斤罚钱百文。”
“邻里若有举报者而嘉赏一半罚金,若有明知而不举报者,处罚一半罚金。”
“商贾私造酒五十斤、私运酒入城售卖达百斤者,处死。”
“收购民间百姓制酒超过十斤者,流放抄家!”
朱由检制定了严苛的酒政,并扫视了一眼百官。
“不可!殿下此乃与民争利啊!”
“殿下、我朝宽于民,若是起酒税,岂不是与赵宋一般贪得无厌?”
“殿下、万万不可啊……”
“殿下……”
没有出乎他的预料,当他宣布要开始有条理的收取酒税,百官们先是一愣,随后便开始乌压压的上疏,高呼不可了起来。
酒是生活中常见的饮品,聚会、小酌都要饮上两杯。
似乎看上去,古往今来,饮酒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自古以来,当朝廷出现灾情,粮食歉收,统治者便会下令禁酒,就算你是地主,也不能私自酿酒,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古代生产力落后,百姓辛苦耕作一年,所得存粮不多,而饮酒不但会上瘾,还会带来社会的奢糜之风,大量浪费粮食。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统治者会制定适应社会发展的酒政。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主要出现过三种酒政,即禁酒、税酒、榷酒(专卖)。
生产力不高,但是气候温暖的先秦时期,不止是民间禁酒,甚至连百官都被明令在部分时间不许饮酒。
周文王在总结殷商戒酒兴国和纵酒亡国的教训后,制定了最为严厉的禁酒政策。
即《尚书·周书·酒诰》中:“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
意思是,周文王告诫官员,不要饮酒误事,如果发现有人聚众饮酒,就格杀勿论。
周朝的禁酒政策,将酒文化引向了正确的轨道,为后代禁酒提供了事实依据。
哪怕到了气候温暖的春秋时期,也只有宫廷宴会、祭祀天地、赏赐大臣等时候可以饮酒,民间如果私自饮酒,动不动就杀头。
直到汉朝,长期的战争使得民生凋敝,为了节省粮食,萧何制定了严禁聚众饮酒的政策,但已经从杀头转变为了罚金。
真正程出来,十月再开一次恩科,此次恩科的学子皆入酒课司。”
“明岁的岁末,我要看到酒课司拿出一份合理的奏疏,而不再希望看到大明朝的酒税,只有那区区几万两银子。”
朱由检看向毕自严,而毕自严也作揖应下。
见状、朱由检也对旁边低着头的王安道:“正旦新春,今岁的赐钱依旧发放,只是尔等为官,好好想想谁是百姓,尔等又是为谁在做事。”
“锦衣卫、西厂、东厂……”
“你们做的事情孤不说,不代表孤不知道。”
“你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孤默许的,而不是你们藏得好。”
“孤不给,你们就拿不走,做不到!”
说罢,朱由检走下高台,走出了皇极殿,而鸿胪寺卿见状,也连忙击钟道:
“散朝……”
“天启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悠扬的唱礼声在皇极殿内传出,皇极殿前广场上也纷纷响起唱礼声。
朱由检无视百官,上了象辂后,象辂就向着乾清宫开去,只是在这象辂之上,朱由检紧锁眉头,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
直到象辂抵达了乾清宫门停下,净军打开了宫门,朱由检才睁开眼睛走了下来。
他径直走进乾清宫门内,越过长长的宫道,隔着老远就闻到了一些肉香味。
等他走进乾清宫,果然看到了在乾清宫设宴的朱由校。
宫内左右各摆了四张桌子,其中有三张已经坐满,清一色是朱由校的妃嫔。
主位的哪一张也坐着朱由校、张嫣、范氏等人,以及客氏和朱慈燃、朱淑娥,以及朱慈焴,和尚在襁褓之中的朱慈炅。
二十三岁三子一女,这让朱由检不得不感叹自家哥哥真会玩……
“弟弟来了?快坐快坐!”朱由校见到朱由检来了,连忙起身招呼,哪有一点精神疲惫的模样。
朱由检被他安排坐下,不过坐下后却说道:
“外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