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81章 扬帆起航(3 / 4)

千多万银子,如果东北进行迁移,按照发放粮票和拖拉机的手段,那今年的积欠恐怕要达到一千六百万两。”

只有拖拉机一直运用在关外,它才能对大明带来正向的收益,反之则是负向收益了。

朱由检说的这话很隐晦,也就是他会在齐国初具规模后才离开大明。

“殿下,是否将拖拉机都尽数调给东北四省,按照您所说的村集体来分村迁移。”

一处船只内,当昏暗的空间出现了光亮,只见举着灯笼的金铉来到了瀛洲港九千料船只的货仓里。

“粮食的事情伱不用担心,齐国的粮食,殿下已经手书给我了。”杨文岳解释道:

“今后每个月,北州府会向齐国输送五万石米,三百吨铁和十万斤火药,直到殿下手书提高标准或中断为止。”

“约六百七十三万亩,目前可以耕种,并且在秋收之后的田亩有一百二十七万六千余亩,估计能产出八十余万石米。”

船只靠岸,船梯也放到了东极港码头上,金铉穿着一身圆领袍,没有穿官袍,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

朱由检说完自己的迁移安排,毕自严连忙询问:“那之前迁移的百姓呢?”

看到一车车粮食运送到了船只上面,金铉也想起了蒸汽机的燃料问题,然后作揖道:

“他们这边要走劳改工,那我们的压力就会小上不小。”

“金长史……”二人作揖回礼,而金铉也没有说什么客套话,而是看了看码头上的兵马和劳改工,然后才询问道:

这么一来,齐国的建设就会免去了许许多多的人际往来,而成为一个严谨办事的地方。

“加上腊月、明年五月各自还有两支船队会前往齐国,按照我的估计,恐怕齐国对瀛洲劳改工的需求量会逐步增大。”

朱由检见状,也开口说道:“你的话说的不错,但孤有孤的考量。”

在杨文岳和杨炳文的注视下,金铉走下了船梯来到二人面前作揖:

“这……”听到朱由检说十户一台,毕自严愣住了,并立马作揖道:“十户一台是否太多了?”

换而言之,东北和西南、旧港地区都是农业区,而关内将作为人口输出地,向这三个地方外加藩国输出人口。

“积欠金融司的银子就不用还了,户部管好自己的赋税就可以。”

杨文岳想到了孙传庭,一时间不由有些出神,直到所有劳改工上了船,杨炳文走回到了二人面前时,他才回过了神来。

等他回府的时候,曹鼎蛟已经等候已久了。

“如何?”杨文岳走进了书房内,对准备起身行礼的曹鼎蛟抬手示意无须行礼。

在这里,一台台被包裹油布的机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金铉让人解开一个看了看,时不时点头,并转头对身后的两名参将询问道:

“工匠带了吗?”

“那拖拉机精耕出来的土地,据传开垦出来后就可以耕种,如果是真的,那他们这一万六千多人在瀛洲的支持下,估计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按照原本的政策,十人一台拖拉机来算,一千人的村落最少要有一百台拖拉机,而大明今年的拖拉机是肯定都要运往齐国的。

“齐国那边听闻有数千万野牛,有这些肉食在,恐怕金铉自己懂得怎么管理劳改工。”

说难听些,这一万劳改工,只负责开采原料罢了,种地这种事情,估计前期还需要齐国的三营兵马自己来。

一名参将作揖回答,金铉闻言很满意的点头。

“照这样下去,即便秋收之后劳改工们会消停不少,但瀛洲的粮食也顶多让他们吃饱到来年五月,届时恐怕还是会爆发不小的叛乱。”

毕自严提前告诉了朱由检这个事情,并在说完之后继续道:

“这些就是拖拉机对吧?”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那国朝每年顶多迁移两万户百姓……”

“无碍,为了殿下和大明,累些也无妨。”金铉倒是没感觉到头疼。

两万户百姓听起来很多,但算下来顶多十万人罢了,一年迁移十万,这得多少年才能迁移三百万人?

毕自严的担心对于朱由检来说并不算什么,他拂袖道:

朱由检让户部不用还金融司的银子,变相等于向天下金融放水一千多万两银子。

分村迁移,这个是朱由检定下的政策,即强制性迁移一个村落一半的人口,也就是将眼下七百八十万人的辽东省人口瞬间分割,强行迁移三百九十万人北上。

“请问杨总兵是否准备好了?”

也就是说,纯粹的人力开发,最少需要一千五百万亩,因为新开垦田地粮食亩产不够。

“是……”杨炳文也知道金铉不好惹,毕竟当着皇帝的面,喷的皇帝狗血淋头还能活下来的人,金铉还是天启朝的头一个。

毕自严见状,躬身回礼后便退出了长春宫。

因此,明年六千台拖拉机里,除了齐国和北山的四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